上次为大家介绍了水下微距摄影的一些基本技巧,今天我会以图例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些常用的闪光灯灯位,以及简单的后期技巧。
闪光灯的操作
水下外接闪光大体是有两种触发方式,光纤引闪和热靴的5pin引闪,二者各有优劣,前者更适合初学者因为全自动,可以TTL。后者拍摄时闪光的触发速度更快,同时方便拍摄者更加精细的进行手动调节,给予操作者更大的发挥空间。
以下是水下微距常用的一些灯位示意图,希望对刚刚接触水下摄影的朋友有所帮助。
超微距灯位
两盏闪光灯并排贴在镜头两侧,朝向被摄体。由于超级微距的拍摄在镜头前增加了一个近摄镜,以此增加放大率,但也需要相应的收小光圈以获得足够的景深范围,因此,需要把闪光灯放得足够近来避免光传输的损失。
对角光灯位
对角线灯位能够很好的表现主题纹理,颜色和立体感。将一只闪光灯放在右前方,另一只放在相反的左后方。光的高度和角度取决于想要对主体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把闪光灯设置成手动模式,通过调节闪光灯输出功率来做精准的曝光控制。
交叉光交
两盏闪光灯同时打向内侧的被摄体。这种灯位会给画面带来非常讨喜的画质和非常均匀的曝光,同时可以让快门速度提得更高。这样能够把背景压黑,使主体在视觉上更加地鲜艳和突出。
正面光+侧光
具体的灯位是一盏闪光灯在位于镜头防水罩上方,以45°角朝向被摄体,另一盏灯可根据需要放在相机的左侧或右侧。摆好闪光灯的位置让闪光线的边缘扫到拍摄物体上。这种灯位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向内灯位
如果要拍摄的主体是隐藏在一个缝隙中,则需要把闪光灯拉到一定的高度,让灯对准镜头,这样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阴影。这种灯位拍摄超微距主题时非常有效,可以让镜头更加靠近被摄主体,从而增加放大率。
后 期
后期的处理对于任何题材的照片都至关重要,也是对影像的第二次创作。水下微距摄影的后期没有人像、风光那么的复杂,主要为以下几点:
1.裁剪
裁切能够对画面重新构图。一方面,水下摄影时常常为了获得决定性瞬间、为了不错过好的画面从而暂时放弃对于画面构图的推敲,另一方面,有些水下生物实在是过于微小,在原片中主体不够丰满。如图所示:
2.色彩、色阶、饱和度以及对背景的处理
色彩、色阶、饱和度这些跟风光和人像的片子在后期处理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说比较喜欢艳丽的色彩,因为本身大海里的这些小家伙们就是非常绚丽斑斓的,我只是想尽可能地去表现它们。
水下摄影里特别流行黑背景,很多时候是否能拍出黑背景的照片也标志着摄影师水平的高下,当然这点可以通过后期来实现。
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1潜水技能
水下微距的拍摄首先是要有良好的潜水技巧和习惯来支撑,身体在水中的姿态、中性浮力的控制、打蹼的动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一定要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这样有助于你在茫茫的大海中去发现它们的身影,对抓拍到它们典型性瞬间也有较大帮助。
最后是心态的平和,拍摄微观的世界是急不得的,焦躁的心情只会让拍摄变得混乱,拍摄者需要用平和的心态以及足够的耐心去面对这些海底小精灵。
2摄影技巧
摄影基础是必须要有的。快门、光圈、景深、ISO等等必须熟记于心。对于自己相机的操作也必须是手到擒来。因为在水下时间是宝贵的,机会稍纵即逝,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考虑摄影法则或去找相机按键。
所以当我们准备开始水下摄影的时候,一定要熟悉设备,要知道每个按键的位置。也可以多去看看水下摄影大师们的作品,学习他们拍摄的技巧。
其他注意事项
有了扎实的基础和娴熟的操作之后我们就需要一颗认真和细致的心了。
对于器材:
出发前和下水前对自己的设备一定要检查、检查、再检查,确保所有密封圈的密封性,确保个个组件组装的正确性,装好后一定要试拍一张(这点非常重要),确认外闪光灯确实闪了。我自己曾经就有过没有试拍就拿机器下水的经历,水下怎么都开不了机,只能干拎着机器,最后回来发现相机里居然没有装电池。
对自己:
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水下摄影一定要量力而为。潜水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危险的运动,每年也有很多人因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本人曾经有过因为拍得过于专注而忘记看气瓶残压,最后在五米减压过程中气瓶耗尽,好在旁边的朋友及时给了我备用气源,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
对大自然:
任何时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双手,不要为了拍一张满意的照片去摆弄它们或是把这些小家伙赶到你希望的位置,一定要学会尊重它们,对自然保留一颗敬畏的心。